【解剖】首例新冠遗体解剖结果将公布 手术细节曝光

北京联盟资讯 >>> 原始标题:首例新冠遗体解剖结果将公布 , 刘良透露手术细节:先集体鞠躬
新闻联播微信公号2月26日消息 , 自2月16日凌晨完成第一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之后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系教授、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刘良与其团队至今已经获得了9例逝者的病理样本 。 日前 , 央视采访人员就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一系列的问题专访了刘良 。遗体解剖的目的是什么?
采访人员:解剖新冠肺炎逝者遗体 , 并对重要信息进行研究 , 是出于什么目的?
刘良:目的是要搞清楚这个病毒伤害了病人的什么地方 , 我们叫“靶器官” 。 我们要探讨病毒的传播途径 , 还要针对这个地方研究用药 。 此外 , 还要弄明白这个病毒是通过什么机制让肺受到损伤的 。 如果找准的话 , 就可以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性措施 。 如果没有解剖的话 , 基本上就搞不清楚对手 , 也搞不清楚它打击你的方向 , 是茫然的 。
【【解剖】首例新冠遗体解剖结果将公布 手术细节曝光】首例解剖手术为何迟迟未进行?
早在1月22日 , 刘良就呼吁对新冠肺炎逝者进行病理解剖 , 并联合团队向相关部门递交紧急报告 , 强调病理解剖的重要性 。 然而第一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手术直到2月16日才进行 , 这期间刘良团队遇到了什么难题?
【解剖】首例新冠遗体解剖结果将公布 手术细节曝光
文章图片

刘良:首先 , 场地保证不了 , 解剖场地必须是要负压的 , 但我们国家只有负压的实验室 , 没有负压的解剖室 。 此外 , 伦理方面 , 我们还要征求死者家属的同意 , 要面对面去沟通 。 这包括时间和空间上的问题 , 所以难度很大 。
采访人员:您在等待的过程中心态是怎样的?
刘良:我着急 , 因为不断有人死去 , 然后都很茫然 。 如果早一天知道病变 , 对临床治疗是非常有价值的 。
家属同意捐献遗体 , 手术室改造为解剖间
2月15日下午 , 刘良接到通知 , 有家属同意捐献亲人的遗体做病理解剖 , 武汉金银潭医院同意将一间小手术室改造为解剖间 。
【解剖】首例新冠遗体解剖结果将公布 手术细节曝光
文章图片

刘良:这个医院的手术室是一个带负压的空间 , 比较适合解剖 。 我们把里面非必要的东西全部清走了 , 还有一个要注意的是 , 不造成室内一些血迹的污染 。 因为除了空气以外 , 它还对地面和对下水有影响 。
采访人员:您进去之前要做什么样的防护?
刘良:我们跟临床医生一样 , 要做各种防护 , 当然我们的防护级别要高 。 我们戴三层手套 , 两层口罩 , 帽子戴两层或者三层 , 然后护目镜加上防护屏 。 服装的规格也很高 , 密封性特别好 , 不透风不透气 。 这样就能把全身暴露的位置全部给封闭掉 。
【解剖】首例新冠遗体解剖结果将公布 手术细节曝光
文章图片

首例遗体解剖近三小时 , 是平日三倍
2月16日凌晨一点左右 , 刘良团队三人进入解剖间 , 开始新冠肺炎逝者的第一例病理解剖 。
刘良:解剖前 , 我们集体给他鞠躬 , 鞠躬时间特别长 。 我们对这位逝者非常尊敬 , 发自内心非常感谢他们 , 他们是大爱 。 平时做一例解剖手术 , 刘良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 而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遗体解剖却持续了将近三个小时 , 几乎是平日的三倍 , 到凌晨三点五十分才结束 。
采访人员:这次时间长的原因是什么?
刘良:第一是第一例 , 要谨慎小心一点;第二确实是很难受 。 人在里面缺氧 , 到后面缝一针就大喘气 , 腰也不舒服 。 穿上那个服装 , 就跟宇航员一样 , 闷在里面汗不停地往下掉 , 会有脱水的情况 。 下半夜 , 也有饥饿的状态 。
【解剖】首例新冠遗体解剖结果将公布 手术细节曝光
文章图片

遗体解剖多多益善 , 要做分类
采访人员:从做第一例到现在 , 您觉得是多多益善 , 还是到了一定的需求就可以了?
刘良:开始说病毒“欺负”老人 , 过了一段时间年轻人也有了 , 小孩也有了 。 所以它必须要按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自身有没有其他疾病做分类 。 这样就能把这个肺炎的一般规律找出来 。 如果不做分类 , 很容易产生新的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