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图书馆”里的干货( 二 )

等到感性的劲儿过去 , 朴树直言看到自己的专访“像被当众扒光了衣服” , 可又认同“这就是我” , 故没有特别澄清某处讯息的需要 。 黄觉则着手纠正“不妥” , 信马由缰之下极有可能得罪妻子的言论一定要删掉 。 万万没想到 , 此举直接被雷晓宇补充进了采访正文 , 誓将立体人物“画像”进行到底 。 同为“海胆” , 黄觉寻思“我们应该是朋友” , 既然如此 , 那就算了 。

看上去一切顺利 。

提问时的动机、“再现”时的倾向 , 多多少少带着些起话题引导作用的强势特质 。 与汤唯彻夜交谈“最后成文 , 但没有发表” , 尽管雷晓宇本人表示很喜欢 。 虑及个人隐私的原因之外 , 还有她自己的动摇“和一个活生生的人争夺叙事权” , 让步道德伦理更紧要 , 客串受访者的“树洞” 。

雷晓宇经历过一次崩溃 , “被采访和写作给坑了” 。 她在书中运用拿手的遣词造句来包装“不甘心”的理由 , 她职业生涯的“七年之痒” , 在那时“采访人员是我的第一份工作 , 也是唯一一份工作” 。 兜兜转转 , 一圈圈绕行莫比乌斯环 , 守望与受访者“遥远的相似性” 。 推心置腹有其“限时有效” , 多么微妙 , 多么玄幻 , 多么理想主义 。

“真人图书馆”告一段落 , 回到各自鲜有瓜葛的生活轨道 。 凡事一体两面 , 深度采访既是消耗又是疗愈 。 采访者夹带不少私货 , 加上受访对象大多是能进能退的文化圈中人 , 烟火稍微浸一浸 , 没准就发觉怎么居然一个冲动 , 讲多了话 , 太不谨慎了 , 以后引以为戒 。 而她要出戏 , 未免就慢了点 。 洋洋洒洒的专访行段间“言多必失” , 探索人性的好奇心得以满足 , 也充分暴露自溺的习惯 。 可这些都是搅匀的 , 区别不开来 。

雷晓宇说她“认了” 。 就像李安那样承认 , 按照佛教的说法 , 他“这辈子在色相里面打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