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善意的目光将使世界更美丽

近日 , 一则医生高铁上救人后被要求出示医师证并手写当时情况的消息在网络上快速传播 , 引起网友们激烈讨论 。 有人搬出法规 , 认为见义勇为不同于医疗执业 , 无需提供证件;有人为医生鸣不平 , 感叹救人竟被担责;有人则支持列车员 , 认为留存证据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无可厚非 。 尽管看法不一 , 但是不少网友认为列车员的初衷是撇清责任 , 这种解读不禁让人感叹:为何以自私预设他人 , 为何原本应皆大欢喜的结局竟演变成一场对道德的讨论 。 如果是报以善意的眼光看待事件中的每一个人 , 这将是一则正能量满满的故事 。

不要让不当联想蒙蔽自己善意的眼光 。 近年来 , 偶尔出现的一两则见义勇为反被诬陷的新闻让人深感愤恨 , 也改变了一些人对社会的看法 , 以偏概全 , 如同惊弓之鸟 。 在这些人心里 , 见义勇为渐渐与被人讹诈联系了起来 , 被救者时常被投以怀疑的目光 , 救人同时保留证据变成常识 。 只要受帮助一方有任何其他举动都会首先被冠以心术不正的预设 。 毫无疑问 , 这是一种以恶意揣测他人 , 以恶意预估未来的歪曲心理 , 是一种不健康的社会心态 。 事件中 , 医生热心施救 , 患者得以治疗 , 列车安全运行 , 实则皆大欢喜 。 依理剖析 , 医生临危救人值得赞扬 , 参与救助者对自身行为负责也无可厚非 , 列车员为明晰过程要求医生写明情况也属正常 。 但当一件事情在固有观点下被解读时 , 一切就变了味 。 歧视者认为施救者如果需要为自身行为承担责任就是不公 , 认为列车员的一切所为都是为了保护自己 , 是自私的表现 。 最终把一个热心救人的好事想象预设成一场好人被冷对的丑闻 。 这不仅影响着大众的认知 , 更对社会的风气带来危害 。 如果我们用善意去看待人和事物 , 这个世界将会呈现更多美好 , 我们也会变得更加善良 。 这不是阿Q精神 , 而是一种积极的价值观、世界观 。 因为内心的立场往往决定所见所闻 , 我们看到的往往是我们想看到的 , 我们理解的往往使我们所希望的 。 切不可让不当的联想蒙蔽我们善意的眼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