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盗墓史上四大“文化传奇”,造就四位盗墓名贼( 三 )

后又经卫恒、束晳等学者的进一步整理 , 中国最古老的编年体著作《竹书纪年》出世了 。 后世史学家十分感动地称 , 这是中国盗墓史上的一桩奇事 , 也是幸事 , 并依出土地 , 命名这批竹书为《汲冢书》 。 《汲冢书》的出土 , 在古代就被评为中国“四大文化发现”之一 , 可见其文物价值之高和重要程度 。 不准 , 也因此成为中国盗墓史上的名贼 。

《汲冢书》是战国时成书 , 其学术价值和史料的准确性自然比司马迁的《史记》还具有权威性 。 后世不少学者从《汲冢书》中发现、更正了《史记》中的错误 , 特别是一些历史事件时间上的混乱 。 《汲冢书》很重要 , 但盗墓贼不知道 , 盗墓毕竟也不是考古 , 其造成的损失也令人痛心 。

除了不准“不以为意 , 往往散乱” , 竹简被当火把烧掉不少之外 , 由于发现现场大家也不知道这些竹简的珍贵 , 致使“收书不谨 , 多毁落残缺” 。 对于这座古冢的主人到底是哪代魏王 , 当时即有争议 , 至今未定论 。 苟勖、傅瓒等人说是魏襄王 , 卫恒、束晳等人则坚持认为是魏釐王 , 目前主流的学术观点采信前者 。

对不准盗墓的准确时间 , 史书上记载也不一致 , 除了《晋书·武帝纪》上的“咸宁五年”外 , 还有《晋书·卫恒传》上的“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书·束晳传》上的“太康二年(公元281年)”两种说法 。 但不准到底是哪一年盗墓的已不重要 , 重要的是《汲冢书》被发现了 。

一直被习书者视为经典的《笔势》 , 是东汉大学者、大书法家蔡邕的书法心经 。 其能流传下来 , 据说是另一大书法家钟繇的功劳 , 系他盗墓盗来的 , 此乃又一文化传奇吧 。

蔡邕生于公元132年 , 卒于192年 , 字伯喈 。 东汉灵帝刘宏当政时 , 出任郎中 , 专管校书 , 后升迁为议郎 。 因弹劫宦官 , 遭诬陷 , 被流放北方 。 献帝刘协当政时 , 董卓专权 , 强令蔡邕为侍御史 , 拜左中郎将(“蔡中郎”称谓的由来) 。 董卓遭诛 , 蔡邕作为同党难逃干系 , 被捕后死于狱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