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洲:从当年要吃救济粮到“中国第一乡

小编提示您:本篇文章标题是《前洲:从当年要吃救济粮到“中国第一乡》。//本文由热心网友[永远的小娘子] 投稿。


前洲:从当年要吃救济粮到“中国第一乡

本文标题:前洲:从当年要吃救济粮到“中国第一乡

前洲:从当年要吃救济粮到“中国第一乡
前洲镇貌

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日前采访人员走访了当年的“中国第一乡”前洲的部分企业和发展见证者,听取了前洲改革创新老企业家座谈。从中体会到,当年那场发轫于无锡的乡镇企业改革深深改变了经济一度垫底的前洲的面貌。当时的前洲乡粮食产量曾经在无锡县36个乡镇中倒数第一,农民每年还要吃国家救济粮。上世纪80年代初,前洲实行“一包二改三调整”推动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短短几年间经济大发展,1986年成为“中国第一乡”,被不少学者专家称为乡镇企业发祥地之一、“苏南模式”的创立者和实践者之一。眼下,前洲街道在转换经济增长动力中重铸了工业发展高峰。回看“中国第一乡”快速发展之路,时至今日仍旧让人心潮澎湃。

“穷则思变”,以乡镇企业改革走上快速发展路

前洲:从当年要吃救济粮到“中国第一乡
榭丽花园安置房

“可以这样说,前洲的镇村企业萌芽于上世纪60年代,起步于70年代,壮大于80年代,提高于90年代。”在前洲街道的江苏中福铝镁科技有限公司,一群乡镇企业的“创一代”们正在参加“改革创新、砥砺前行”惠山区老科协第十一次科技会议。这些老企业家们回忆起当年的创新经历,不由得感慨满怀。

他们从心底感叹是改革和科技创新改变了自己和企业的命运,让经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中福铝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徐瑞福表示,自己从集体企业走出来后自主创业,对前洲的乡镇企业飞速发展他有着深切的感受。前洲以前流行一首民谣:“大水到来白茫茫,十年倒有九年荒; 宁把女儿丢河里,不愿女儿嫁圩里。”这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前洲的贫穷面貌。据了解,前洲是个圩区,地势低洼,被乡民称为“锅底潭”。当时全乡36.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大小圩子72个,外围圩岸线长93公里,全年只能种一季水稻,不能种小麦,被大家称为“不麦之地”。上世纪70年代前,当时无锡县有36个乡镇,“六六三十六,前洲逃勿落”,前洲的粮食产量一直是全县倒数第一,每年还要吃国家救济粮。1969年底,新任党委书记朱光明为改变前洲的贫穷落后面貌,走遍了全乡21个村,决心从治水着手推动经济发展。但是,根治水患、开河填土、架桥修闸等治水工程都需要资金。据测算,解决水患问题需要上千万元资金,而从农业合作化开始到1969年,全乡21个大队360多个生产队可用积累仅36.4万元,怎么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