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悼念创办人金庸:香港新闻业、华文文学界一大损失( 二 )
《明报》创刊初期,沈宝新管营业,金庸负责编务,潘粤生作他们的助手。尽管他们不断更改副刊内容,改变新闻路线,金庸更是抱病撰写《神雕侠侣》,但是《明报》还是一步步滑向“声色犬马”之路,销量在千份之间起伏,第一年亏空严重。据《明报》老职员回忆:“查先生那时候真的很惨,下午工作倦了,叫一杯咖啡,也是跟查太太两人喝。” 那时,金庸住在尖沙咀,深夜下班时天星小轮已停航,要改乘俗称“哗啦哗啦”的电船仔渡海。
倪匡曾说:“《明报》不倒闭,全靠金庸的武侠小说。”当时金庸的武侠在《商报》上连载已拥有大量读者。许多人为了看金庸武侠,开始关注《明报》。慢慢金庸的武侠小说打稳了《明报》基础,加上沈宝新的经营手法,《明报》的广告业务稳步上升。
1960年代中国大陆的政治变局为金庸的出人头地提供了机会,金庸拯救《明报》也靠的就是这个时候的社论,特别是1962年“难民潮”事件的报道社论。此时,《明报》才开始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定位。“难民潮”结束之后,《明报》一改报格,从一份侧重武侠小说、煽情新闻和马经的“小市民报章”,提升到一份为读书人、知识分子接受的报章。1962年7月销量跨过3万份。到1963年,《明报》已完全摆脱财政窘境,平均日销量是5万份。
1988年《明报》日销量已是11万份,1989年跃升到18万份。明报集团1990年度的盈利高达七千万元,到1991年度接近一亿元。金庸个人财富在1991年《资本》杂志编辑《九十年代香港华人亿万富豪榜》中名列第64位。
新闻传媒人王世瑜在谈及《明报》的成功时说:“《明报》的成功,可归功于查良镛个人的远见。由早期以武侠小说的金庸作号召,迈向1960年代以政论闻名的查良镛年代,以至目前上市以企业手法经营《明报》,查良镛成功地将《明报》塑造成一份备受知识分子尊敬的报纸。”在“黄色新闻”和贩卖“三S”盛行的香港,仅有的数份报纸中,只有《明报》走持平、踏实的路线,以客观和忠实的态度作为办报原则。
推荐阅读
- 赵忠祥|赵忠祥塑像仪式落成:摆在家中的会客厅内,立雕像供家人朋友悼念
- 死神来了6|61岁央视主播赵赫举办遗体告别仪式!敬一丹哭红双眼,张泽群悼念
- 于文华|于文华晒旧照悼念母亲,两人长相如复制,妈妈患癌却不敢告诉她
- 赵赫|众人悼念主持人赵赫!敬一丹发文追忆5年老搭档,央视总台发讣告
- 三浦春马|30岁男星自杀身亡,遗作重播登热搜,网友纷纷留言悼念
- 孙俪|30岁男星自杀身亡,遗作重播登热搜,网友纷纷留言悼念
- 金美秀|《雪滴花》Jisoo丁海寅等同剧演员悼念金美秀,207号室友们全悲哀
- 相声|一路走好!相声大师姜宝林逝世,享年95周岁,圈内多位弟子沉痛悼念
- 李玉刚|李玉刚雪中呐喊悼念父亲!穿薄裤子跪地上撒雪,露出肚子不怕冷
- 李玉刚|李玉刚悼念父亲,跪倒雪地上太心碎,43岁仍单身没完成爸爸遗愿